关于举办第八届全州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的通知
- 2021-03-31 14:34
- 阅读 439
各县、市教育局:
为加快网络环境下我州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我州广大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普及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教学使用,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的新时代优秀教师,推动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质拓展,州教育局决定举办第八届全州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本次大赛由州教育局主办,州电教馆负责组织实施。
二、参赛对象
全州中小学教师。
三、比赛方法
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初赛由各县(市)举办,决赛由州教育局主办。每县(市)通过初赛选拔小学、初中各2节课参加决赛。今年小学参赛学科指定为英语、数学两门学科。中学参赛学科另行通知。
初赛由各县(市)电教馆负责组织评委进行评选活动,建议邀请进修学校相关学科教研员担任评委。
经初赛选出的教师将参加州里统一组织的现场决赛。届时州馆邀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委组,按照《第八届全州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评价标准》(见附件1)进行现场评课打分,评出州级各奖项。
四、比赛时间
小学组初赛具体时间由县(市)自行安排,小学初赛要求5月1日之前结束,决赛时间暂定为5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中学初赛建议各县(市)下半年举行。
五、具体要求
1、出课教师原则上要以“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综合功能应用进行备课、授课。
2、参赛教师需进行课后说课,在说课过程中(5分钟),需向评委、现场参会教师阐述: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科学构思教学过程、挖掘有价值的整合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选择了哪几类资源、使用了哪几种教学软件、如何结合教学软件及智能终端进行备课授课、采用了教学助手、互动课堂、移动端APP等中的哪些技术有效支撑整合点的教学活动等。
3、参赛课应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准确反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并能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思维方法、行为方式、价值观、信息技术能力和通过人人通空间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高效课堂。
六、奖项设置
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七、联系方式
活动联系人:张建华 15981371245
请结合本县(市)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1: 第八届全州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评价标准
附件2:教学设计
延边州教育局网信办
2019年3月20日
附件1
第八届全州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优质课大赛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 | 评价指标 | 权重 | 评分 |
教师素质 (20分) | 教态亲切大方,语言表达流畅,有感染力,普通话规范;板书设计合理、字体规范。 | 5 | |
能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教学,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备课、授课。能有效操作新技术、新媒体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新颖、高效。 | 10 | ||
课堂调控能力强,建立积极的师生、生生及人机交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活跃,教学灵活、机智,能够激励学生超越自己。 | 5 | ||
教学设计 (25分) | 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目标设计符合实际,重难点突出,要求适度。 | 5 | |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利用信息化手段合理选择和重构教学内容,组织、开发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外延。 | 5 | ||
教学策略科学合理,教学方法多样化,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有助于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和个性发展。 | 5 | ||
教学用资源、教学软件和信息化手段应用恰当,准确选择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的切入点,教学组织恰当、丰富、有层次、有个性,信息技术综合使用层次高。 | 5 | ||
评价指标设计合理,便于及时收集、调控、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自主培养*能力,自主形成情感。 | 5 | ||
教学过程 (30分)
| 精心组织教学环节,课堂结构严谨,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过程流畅自然。 | 5 | |
根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做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无科学性错误。 | 5 | ||
合理运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平台资源、教学助手、互动课堂、移动端APP等创新课堂教学。 | 10 | ||
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师生活动比例恰当,时间分配合理。 | 5 | ||
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各层次学生均有所得,体现有效课堂。 | 5 | ||
学习评价与反馈 | 教师能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 | 5 | |
学生思维活跃,参与面广,课堂气氛好。 | 5 | ||
信息技术 (州资源平台)运用 (15分) |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给学生创设信息化学习情境,多角度展示基于平台服务体系环境下新型课堂。 | 5 | |
课件设计与制作能采取基于网络环境下制作,体现科学、实用,符合学科特点,画面清晰,形象直观,交互性强,屏幕显示简洁美观、和谐。 | 5 | ||
信息技术综合应用水平较高,创新信息化手段(资源平台)应用 | 5 | ||
总分 | |||
简评:
评委签名: 年 月 日 |
附件2
教学设计
学科 | 课题 | ||||||||||||
学校 | 课型 | 课时 | |||||||||||
教师 | 年级 | 时间 | |||||||||||
三维 教学 目标 | |||||||||||||
重点 | |||||||||||||
难点 | |||||||||||||
教学资源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及时间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板书 设计 | |||||||||||||
注:教学设计可以用朝文书写,此模板可另附纸张。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